行业资讯

深圳市首批AAAAA级劳动派遣机构

发布时间:2025-11-06 09:48:51   阅读量:0  

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中国石化和LG化学近日签署关于联合开发钠离子电池关键材料的协议。双方将面向中国及全球的储能系统和低速电动车市场,联合开发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等关键材料,加快商业化进程,拓展钠离子电池商业模式,并在未来扩大至新能源和高附加值材料领域合作。

 

中国石化董事长侯启军、副总经理万涛,LG化学首席执行官辛学喆出席签约仪式。中国石化科技部总经理卞凤鸣和LG化学首席技术官李钟求代表双方签约。


01. 中国钠离子电池市场年均增长45%

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相比具有资源和价格优势,安全性和充电速度更优。在低温环境下,钠离子电池容量衰减较少,性能优于磷酸铁锂电池,且市场前景广阔。据研究机构预测,中国钠离子电池市场将从2025年的10GWh增长至2034年的292GWh,年均增长约45%。到2030年,预计中国市场占据全球钠离子电池制造量90%以上。

 

中国石化董事长侯启军表示,中国石化以打造世界领先洁净能源化工公司为企业愿景,努力建成洁净能源和高端化工材料供应商。此次合作开发钠离子电池材料,有助于双方进一步提升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推动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LG化学首席执行官辛学喆表示,作为全球领先的电池材料企业,LG化学一直为电动汽车市场客户提供差异化解决方案。通过此次与中国石化合作,将适时开发新一代电池材料,并持续强化符合顾客未来战略的事业投资组合。

 

02. 中国石化全面推进布局储能材料

在“双碳”目标指引下,中国石化在大力发展传统能源化工产业的同时,加快推进新能源技术研发和产业布局,其中在储能材料方面的探索成果尤为显著。

 

在进军钠离子电池材料前,中国石化已然加快推进锂电池材料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布局,通过研发生产锂电池材料,为我国锂电池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正极材料——三元前驱体

 

正极材料是锂电池的关键部件,根据生产原料的不同,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主要包括三元材料、磷酸铁锂材料、钴酸锂材料、锰酸锂材料等,而三元前驱体是制备三元正极材料的关键中间产物。 2222.png

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研发出一整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元前驱体合成新技术,能将三元材料的颗粒尺寸均一化,摒除极小或极大颗粒,保证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材料颗粒保持同步脱锂和嵌锂,从而抑制某些颗粒过度充电或放电,不仅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而且提高了安全性能。石科院研发团队通过成核与生长的精准控制,增强了生产线的纠错能力,可生产出物化性能优异的三元前驱体产品。

 

以石科院专利技术为依托,中国石化在湖南建成千吨级工业生产线,生产的三元前驱体产品性能整体处于国内先进水平。经国内正极材料龙头企业评测,由该三元前驱体合成的NCM811三元材料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均优于商业化产品。

 

电解液——钠离子电池电解液 3333.png

2024年,受六氟磷酸锂价格下行影响,全球锂电池电解液企业盈利空间持续承压。与此同时,钠离子电池在储能领域实现关键性技术突破,全球出货量达3.6吉瓦时。2025年,锂电池电解液向高端化迈进,高电压、快充与固态化需求增长预计达35%;钠电池产业化进程同步提速,全球市场需求有望增长至23吉瓦时,其中储能领域占比约40%。锂钠协同发展格局逐步显现,预计钠电池在动力电池领域的渗透率有望逾15%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加快钠电池电解液推广应用,完成多批次吨级产品生产与出货,供应多家钠电池头部企业,计划年内扩大出货规模。面对储能需求,研发出适配宽温域(零下10摄氏度至60摄氏度)钠电池电解液体系,在零下10摄氏度的低温下仍具备良好充放电性能,容量保持率超过95%5C大倍率放电容量保持率超过90%。上海院还掌握电解液原料电池级碳酸乙烯酯(EC)、碳酸二甲酯(DMC)、碳酸甲乙酯(EMC)等关键溶剂的高纯合成与精制技术,其中电池级碳酸乙烯酯实现20万吨/年工业化产能。

 

负极材料——硅碳负极材料

 

上海院致力于优化、丰富硅碳负极材料产品,积极开发配套电芯,依托自主研发的高性能硅碳负极工艺,搭建吨级中试装置,顺利完成两大类型四种牌号硅碳负极的开发和中试,实现产品定型。产品采用自研自产的纳米硅为原料,大幅削减了生产成本。在此基础上,上海院成功推出比能量高达264瓦时/千克的18650硅碳负极材料配套电芯,各项指标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准。未来,上海院将携手下游厂商加速硅碳负极材料商业化,推动锂电池产业升级。

 

封装材料——软包电池封装流延聚丙烯薄膜专用料

 

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科研团队深入探究影响电池软包薄膜耐冲深、热封性能提升和耐电解液性能的关键因素,成功开发出多相多组分软包CPP(流延聚丙烯)薄膜材料结构改性技术,在千吨级专用料生产装置上,首次实现了5个流延聚丙烯薄膜专用料的工业化生产,打破了国外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他们还联合产业链企业开发多层薄膜材料界面调控技术及软包封装材料整体解决方案,通过开发铝合金表面改性及热处理技术,提高了多种材料复合的界面强度,实现了锂电池用铝塑封装材料的工业化生产。目前,CPP薄膜专用料系列产品已在多家封装材料生产企业实现规模化应用,累计生产封装材料20余万平方米,并通过下游厂商严格测评,部分性能超越进口产品,降低了产业链成本。

 

隔膜材料——锂电池隔膜专用聚乙烯催化剂 


我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曾长期依赖进口,催化剂是制约其国产化的关键。而聚烯烃高端湿法隔膜原料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对聚合物的分子量、平均粒径、颗粒形态等要求极其苛刻。

 

经过多年攻关,北化院科研团队采用新型给电子体为锂电池隔膜专用料“量身定做”BCE-C300催化剂,生产的隔膜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树脂质量稳定、灰分低,制备的隔膜抗刺穿能力优异。北化院积极响应市场变化,采用新型溶解析出体系和独创技术相继开发了新一代球形BCC-100BCC-200型催化剂,生产的锂电池隔膜专用料堆积密度高、大颗粒和细分含量少,流动性好,可用于生产高端薄层化动力电池隔膜,能够更好地满足隔膜高性能化和薄层化的需求,增强新能源汽车续航能力。

 

扬子石化作为国内最早和最大的锂电池隔膜料生产企业,2017年率先采用北化院研发的BCE-C300催化剂,成功实现国产UHMWPE隔膜专用料YEV-4500的工业化生产,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扬子石化6个锂电池隔膜料系列牌号产品生产均应用北化院研发的催化剂。2024年,扬子石化锂电池隔膜料系列产品产销量首次突破3万吨。

 

隔膜材料——锂电池隔膜专用聚丙烯催化剂

 

该催化剂是北化院自主研发的超高活性聚丙烯催化剂,具有超高聚合活性和超高立构定性等显著优势,可生产高等规度低灰分的聚丙烯树脂,能够满足干法锂电池隔膜对原料的严格要求。2016年以来,中原石化采用北化院研发的催化剂,在反应器内直接聚合,生成超低灰分、高等规度的聚合物粉料,并采取全流程洁净化控制措施及适配国产粉料特性的助剂体系,成功实现用于超纯净聚丙烯树脂工业批量化生产,填补了国内空白,实现了替代进口。

分享至: